黄桃书屋 - 经典小说 - 我在古代写狗血文火了在线阅读 - 我在古代写狗血文火了 第11节

我在古代写狗血文火了 第11节

    这话傅文钰爱听。

    他当即点头,“你回去跟张叔说一声,这篇话本我心里有数,很快就能够写完了。等全部写完,我再送过去。”

    因为柳州小报是五天才印一次,傅文钰之前送过去的存稿以及现在的这两万字够他们用很长一段时间了,所以他这话说得信心十足。

    ……

    送走张二之后,傅文钰提着东西找到了周氏。

    “娘,这是开元书坊的东家给的。”

    “这,这么多?”正在和傅蓉一起整理做绒花的丝线的周氏看着簇新的三十两银票,又看着桌面上的点心盒子,惊讶地问道。

    “文钰,书坊那边怎么又给你这么多银子?”据她所知,儿子最近都在忙着写话本,写完一段还会给她们看,没有写第二本的意思啊。

    这事没什么不能说的。

    傅文钰直接把柳州小报拿了出来,张二这次带了两份,他便给了周氏一份,同时解释道:“娘,您看这是最近一次的柳州小报。”

    “我的话本就印在了这份小报上,而且除了我的话本之外,还有其他两个人的话本也印在了上面。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些广告,娘您理解为告示也行。开元书坊的东家把自家的铺子名称,还有卖什么东西印在了上面,结果真的吸引到了新客人。所以为了感谢我出的这个主意,他便给了我这三十两银子。”

    “对了,这个报纸是五文钱一份。”

    “张二说这一份他们东家没收钱,都拿去送人了。第二份才开始往外卖,现在卖得比较少所以没有额外分钱给我,但等以后卖得多了,还会再分我一些。”

    不过因为报纸卖得并不贵,而且柳州境内识字的人也有限,所以张二刚才也说了,届时分给他的稿费不会太多。

    这也在傅文钰的预料之中。

    毕竟他出这个主意,目的只是迅速扩大名气,多卖一些话本而已。按照古代的这种识字率,以及柳州小报的成本及价格,能分给他的也有限。

    “这,这,还能这样……”

    周氏惊讶极了。

    自家儿子在写话本的事她是知道的,甚至还看过,但没想到他给书坊出个主意也能得到一大笔钱,比夫君在世时挣得都要多。

    这让她又惊又喜,心情复杂。

    傅文钰则没想这么多,他照例把银票给周氏,让她收好,然后道:“娘,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建几间房?”

    “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太小了。”

    傅文钰环视了一圈道:“娘你看,因为家里没有堂屋,所以客人来了得请到我的卧室里去,很不方便。而且厨房也只是用茅草简单搭建的,下雨天还会漏水。现在我们家有五十两银子了吧,不如请人加盖几间房,以后也方便一些。不但有待客的地方,meimei也能自己住一间房,我也可以单独有个书房。”

    据他了解,这个时代的守孝,并没有严苛到非要在坟前结庐而居,餐餐青菜豆腐,不见油水的地步。科举不行、嫁娶不行、大办喜事也不行,但只是想盖屋子,让家里人住得宽敞一些还是可以的,官府也不会管。

    总不能长辈过世,子孙就不过日子了吧?

    所以听到傅文钰这么一说,周氏也点头,“是这个理。”

    “不过建房子的事,还是得先问过你祖父。娘是妇道人家,你的年纪也还小,建房子这样的大事,还是得请你祖父帮忙拿个主意才好。”

    傅文钰想了想,觉得她说得有理。

    建房子不是买房子,看好了付钱就行,而是要从买砖瓦、打地基、上梁等一步步做起。傅文钰和周氏,一个没建过房,另一个也没建过房,不是合适的人选。而如果要找人,傅文钰就只想到了族长和傅大石。

    族长不合适,他的人情不能用在这时候。

    所以傅文钰干脆提了一包点心,到上房找傅大石了。

    第13章

    分家后,傅大石依然住在上房。

    但今天屋内除了傅大石之外,还有傅文钰的二叔傅青石。对于这位二叔,傅文钰的印象不是特别深刻,因为对方最近早出晚归忙着秋耕,很少与他碰面。

    “祖父,二叔。”

    傅文钰先开口打招呼,然后放下了点心。

    “祖父,这是开元书坊那边送来的点心,我拿来给您尝尝。”

    他今天准备把自己写了话本的事告诉傅大石,所以对于点心的来源并未隐瞒。之前说抄书,那是因为话本还没印出来,也不想太引入注目,但现在既然要建房,那就不能不说了,不然没办法解释钱的来源。

    果然,傅大石和傅青石都诧异地问道:“书坊给你送点心?”

    “是啊,因为我最近写了一本话本,被书坊买下了。”傅文钰简单地解释了两句,然后直奔主题,“祖父,我想再建几间屋子。”

    他把自己跟周氏说过的理由再跟傅大石说了一遍,然后道:“我跟娘都不懂这些,想请祖父您帮忙张罗。”

    傅大石一震,随即喜道:“好,好啊!”

    “建房置地,乃兴家之兆。”

    “这件事就交给我这把老骨头了,”他笑得眉眼都舒张开来,“正好你爹的百日已过,建房不碍事。等过些日子忙完秋耕,我就在村里找些好手,把这事给办了。”

    傅青石同样很惊讶,“文,文钰,你要建房子了?”

    傅文钰转身,朝这个贪财二叔露出了一个笑容,“是啊,最近挣了点钱。二叔,这事说起来还要多谢二婶呢。”

    傅青石不解地重复,“多,多谢你二婶?”

    “是啊,”傅文钰装出一副诚恳的表情,“要不是二婶前些日子说我手无缚鸡之力,种不了地,我也不会把地都租出去,然后另谋生计了。”

    “没想到我这么有天赋!”

    傅文钰在‘天赋’一词上加了重音,然后又故意表现得得意洋洋。

    “先是书坊的人聘了我抄书,一个月有八百文呢。然后我的第一本话本还没写完,书坊的张掌柜就花钱买下了,说写得很好,还印在了我们柳州的小报上。对了,我记得二叔你是识字的吧?”

    “柳州小报这次不收钱,免费送,二叔你可以去城里拿一份回来看看。张掌柜都说我以后不用种地也不愁不能养家活口了。”

    眼见着傅青石脸色变幻不定,傅文钰又摆出了一副高兴的表情,继续说道:“多亏了二婶提醒我啊。”

    “二叔,多谢了,你回去也帮我谢谢二婶。”

    傅青石:“……啊?”

    不是,他的这个大侄子,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的大侄子,在分家不到两个月的现在,居然找到了一个好差事,还会写话本,挣到钱建房子了?

    傅青石顿时觉得心里如火烧一般。

    ……

    傅文钰脸带笑容地从上房出来。

    刚刚傅青石听到他的话后,那表现出来的不敢置信、懊恼、后悔、嫉妒等等表情实在是太生动,太让人解气了。

    就要过得比他好!

    他的这个二叔,以前傅青山还在的时候,那是一副老好人模样,对他这个侄子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但傅青山一死他马上就翻脸,觉得他们一家都是累赘。

    以前那是碍于情面,但现在傅文钰觉得,如果下次二房的人再惹他,那他就当面问一问傅青石。分家不是分了很多钱嘛,是他们大房的好几倍呢,但怎么分家后二房的日子没有过得更好呢,连他们大房的一半都比不上。

    呵!

    气不死他。

    ……

    上房,傅文钰的身影已经看不见了。

    傅青石脸上还残留着几分不敢置信的表情,他转头对傅大石道:“……爹,文钰他刚刚说他挣大钱了,要建房子,还是三间!”

    看着他这没出息的样子,傅大石的脸色沉了下来。

    “文钰挣钱了,难道不好?”

    傅青石一凛,忙摇头,“没,没有。”

    当初分家的时候,傅大石之所以会同意,那是因为他承诺以后要多帮衬大侄子一家的,所以他现在若是敢说不好,肯定没好果子吃,这一点傅青石心知肚明。

    傅大石冷哼了一声。

    “文钰过得好,你要为他高兴。”

    “还有文钰的房子,等秋耕完,你就抽出时间来,和族里的人替他把地基挖好。他年纪轻轻的什么都不懂,得我们给他张罗。”

    傅青石有些不情愿,迟疑着道:“可是爹,我打算秋耕之后就去城里找零工,一天下来也有几文钱呢。”

    傅大石一摆手,“今年就不去了。”

    傅青石:“……”

    他不敢反驳,只好垂头丧气地溜达着回了房。

    此时的傅二婶刘氏正坐在铜镜前左看右看,时不时用手拂过头上的一根簇新铜簪。看到傅青石回来,她随口问道。

    “当家的,你回来了。”

    傅青石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

    正在这时,对面大房的住处传来了一阵笑声,傅二婶顿时便好奇道:“哎,你说大嫂他们在笑什么啊?”

    但她的话却久久没得到回应,傅二婶一扭头,发现傅青石正躺在床上,双手枕在脑后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便有些生气。

    “当家的,我问你话呢!”

    她随口抱怨道:“你从上房回来就心不在焉的,问你话也不应。难道是爹跟你说什么了,难道是要咱们把地还给大嫂?”

    傅青石呸了一声,翻身坐起。

    “你胡说些什么!”

    “地已经分给我了,哪有还回去的道理,我是在想正事。”

    傅二婶侧过身子,好奇询问,“什么正事啊?”

    虽然是在自己的房内,但傅青石还是下意识地左右看了看,然后才压低了声音道:“我刚刚跟爹商量事情,然后文钰就进门了。他跟爹说打算再建几间屋子,就在他们那边那块地上,嫌现在的屋子太小了,住不开。”

    傅二婶吃了一惊,“他哪来的银子?”

    “他写了话本,就是说书人说的那个,哎,你不懂。”傅青石坐在床沿,越想越不甘心,“可惜,可惜啊……”

    “你说要是我们没分家,那文钰写话本的钱就得交一部分到公中了,就和大哥以前一样。但现在分了家,爹肯定不会开口的。而且刚才爹还说今年秋耕完后,让我不要去城里找零工了,先帮文钰把房子建起来。”

    想到房子,傅青石又觉得心里如火烧一般了。

    “可惜,实在是太可惜了。”

    他既可惜于分家早了,不能沾大侄子的光,也可惜于自己识字太少,别说是写话本了,就是把话本放在他面前,也看不下去。